首页山东省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复工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复工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1970-01-01 08:00:00分类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浏览42

鲁工信发〔2020〕2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切实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三次产业协同复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工业运行的冲击和影响,确保实现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兼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双重任务,既立足当前,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又着眼长远,牢牢把握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能出现的市场需求机遇和产业链重构机遇,精准绘制我省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逐条理清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更好推动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短链”延长

1.石化产业。我省石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汽柴油、沥青、石油焦、液化气等初加工产品占80%以上,乙烯、芳烃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占比较低。要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引领,瞄准整合地炼企业产能、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开展轻质原料精细化延伸、培育中下游高端产业等重点集中发力,有效延伸碳三、碳四、芳烃产业链,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发展高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带动化学建材、化纤纺织、包装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促进化工物流、化工供应链服务、化工机械、化工建设等行业的发展,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的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2.纺织服装产业。我省纺织服装产品中纱线、坯布占比偏高,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低,且服装、家纺产品的创意设计不强,有较强竞争力的服装知名品牌不多。要立足棉纺织生产优势,加快自主创新,不断优化技术装备结构、产品档次结构,延伸加工链条,向后拉长产业链,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多用途、功能化提升,大力推进高端纤维材料、差别化功能性纺纱织造、智能绿色印染、时尚家纺服装、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高端纺机等重点领域发展,提升纺织服装所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以及营销手段,积极推广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加快转变纺织服装行业的粗放发展模式。

3.食品产业。我省是食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涉及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果蔬加工、方便食品、酿酒、饮料等众多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营业收入、利润、出口额多年居全国前列。但目前我省食品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初级加工和低档次产品多,深精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多数中小企业原料综合利用率不高。要加快提升“名优特新”和深精加工食品、快销品比重,重点发展海洋食品、畜禽肉制品、调制食品、方便休闲食品、饮料、乳制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粮食加工、海洋食品、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乳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向原料主产区集中,龙头企业加快在原料主产区或重点市场区域建设生产基地,大豆食用油骨干企业继续向临港区域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4.建材产业。我省建材产量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多数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企业轻创新、轻设计、重模仿,特别是陶瓷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大部分产品贴牌外省企业品牌进入市场。要利用综合手段加快去产能步伐,引导水泥企业向干混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预应力混凝土管等方向延伸,积极发展核电水泥、高镁低收缩水泥、油井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低碱水泥、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管桩水泥和大坝水泥等特种水泥。大力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光伏发电玻璃、屏显基板玻璃、航空和车用安全玻璃等高性能玻璃产品,扩大玻璃深加工产品在装饰、电子、新能源、环保及国防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防静电瓷砖、防辐射瓷砖、夜光陶瓷、太阳能瓷砖以及自洁抗菌、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功能型或复合型产品。

(二)推动“断链”连通

5.工程机械产业。目前,我省已形成涵盖全部20个工程机械子门类、品种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但自主品牌工程机械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液压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不能自给成为最关键问题。要重点推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快解决液电传动技术、系统节能、数字液压、减震降噪、无人操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工程机械、适应极端环境条件及城乡用小微型等细分产品,向新型多功能、高舒适性、高可靠性、高效低耗、大型化及个性化方向发展。

6.数控机床产业。我省数控机床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但核心功能部件配套特别是数控系统仍存在较大短板。要加快攻关精密与超精密机床的可靠性与精度保持性、热平衡与动态补偿、整机动态响应特性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工程等基础制造装备,大力开发基于用户工艺需求的先进制造单元和智能加工生产线。

7.信息技术产业。我省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经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产业关键核心领域龙头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存在缺失环节。要加快与国内优势主体合作,填补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等产业薄弱环节。紧抓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契机,发挥开源系统在基础软件创新领域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开源项目开发,推动重点产品向鲲鹏、龙芯等国产软硬件系统迁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8.医用防护品产业。我省医用防护品产业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消杀用品等重点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也暴露出创新产品储备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关键环节缺失等问题,熔喷无纺布等关键原材料供给不足,胶条、耳绳、鼻梁架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缺乏。要结合国内外疫情发展的新形势,加速布局产业链前端关键环节,依托龙头企业,保障医用聚丙烯纤维、聚碳酸酯、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防护服面料、橡胶等原材料供给。重点补齐口罩自动化生产设备、热封胶条机、环氧乙烷灭菌机、包装机等装备制造短板,完善胶条、耳绳、鼻梁架等产品配套能力。加快打造一批医用防护品应急产业园,提高产业链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三)推动“细链”增粗

9.家具产业。我省家具产业虽然规模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其中实木类家具总量居全国首位。但与广东等南方省份相比,在研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品牌和龙头企业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不足,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突出。要大力开发符合船舶、飞机、高铁、汽车等高端领域使用的人造板材系列产品,并稳步向家具、整装定制、地板、橱衣柜等下游产品延伸,适时开发老年医养健康类家居产品。利用新型材料提升软体家具产品的环保性,提高沙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开发智能床垫等智能家具产品。提高铰链、阻尼滑轨、触摸式橱柜门开启装置等配件的科技含量,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定制家具。鼓励家具原创设计,研发生产款式新颖、市场认可度高的新型实木家具产品。要着力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好企业成本控制。加大信息化应用,开展消费者与生产商交互设计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10.医药产业。我省是医药产业大省,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化学药品、中药材及中成药、卫生及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制药机械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前景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我省医药产品以原料药和普药为主,终端制剂产品比重偏低,高能耗、低价值的问题突出,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抗体药物等高端领域没有实质性突破,在省外布局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步伐较慢,对全球产业链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不强。要进一步提升原料药和传统药物生产企业的改造提升水平,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品、海洋药物、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高端医药产品。加快中药标准化步伐,引入智能制造模式,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融合,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普及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提升中医药品牌影响力,实现中药国际化。

(四)推动“无链”生有

11.5G产业。我省5G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广阔应用前景,但是在产业发展生态方面还存在短板,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限,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5G产业应用场景不足,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对传统制造业赋能带动作用不够。要加快5G网络部署,力争今年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实现对重点需求区域的全覆盖。加快行业应用带动,聚焦工业互联网、智安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项目,培育一批5G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基于5G通信的基础元器件及关键材料、智能终端设备等产业,推动企业积极开拓5G产品市场,加快切入全球5G产品供应链,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5G核心产业集群。

12.新材料产业。我省在航空航天高端铝材、碳纤维、聚氨酯、有机氟硅等基础材料领域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一批领军企业,但产品终端应用大多在省外,省内深化应用不够,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要突出应用牵引、问题导向,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要进一步破解应用瓶颈,将注重材料生产研制突破、解决“有无”问题逐步向生产与应用并重,通过解决好“用”的问题来反哺解决其他材料“有”的问题。对石墨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要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山东新材料品牌,壮大竞争优势。对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水平不高的3D打印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性能轨道交通用钢等产业,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突破技术关和市场关。对尚处空白或起步阶段的新兴功能材料、超高温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钛合金与特种铝合金、超强功能纤维等,要盯紧国内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顶尖技术,形成若干高水平、标志性前沿新材料企业和产品,打造新亮点新优势。

(五)推动“弱链”变强

13.新能源汽车产业。我省新能源汽车以商用车生产为主,缺少高端乘用车,产品层次整体偏低,品种结构单一;产业链配套能力不足,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实力较弱。要加快培植壮大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围绕锂离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先进传动系统、充电及制储氢设备、核心基础材料六大领域,鼓励自主研发和引进及合资合作,尽快开发生产出系列化、标准化、高水平零部件产品,满足我省产业发展配套需要。着力提升整车安全性、可靠性和附加值,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加快突破新能源商用车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轻量化等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车辆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

14.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在自动化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积累了一定基础,但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规模偏小,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骨干企业尚未形成品牌优势。要加快提升产业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加快开发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智能传感器、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不断提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5.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目前,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达千亿元规模,技术水平较高,知名度优势突出,但仍存在省内配套率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系列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方向,重点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积极开发新型城际轨道交通装备,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技术标准要求的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体系。加快布局铁路工程施工及养路机械装备、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以及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环节,满足整机配套需求。

三、推进措施

(一)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鼓励大型国企、龙头企业发挥表率作用,积极依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上下游对接、技术合作、整合重组、政策解读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链联动难题。建好用好“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原料、设备、资金、人才等要素对接和疫情防护物资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二)加强产业链项目招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瞄准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精准引进一批集群配套、强链补链的重大项目。新引进的产业链重大项目,对省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突破1亿元的,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省财政按其贡献额的10%-30%,对各市和财政直管县分档给予一次性最高1亿元事后奖补。对引进的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业态模式新的标志性重大项目,省财政实行“一事一议”专项扶持,鼓励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股权投资。

(三)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鼓励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搭建多主体协同、跨区域合作、创新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对新确定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协同创新平台的,经认定后,省财政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贴息、奖补或股权投入。深入实施新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保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政府采购首购制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四)提升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梳理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和龙头企业,培植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对龙头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类项目,符合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条件的,省财政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贴息支持。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筛选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五)加快产业链人才引进培养。持续加大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重点工程支持力度,对引进顶尖科技人才团队“一事一议”给予支持。鼓励高等学校依据产业链核心环节,推动现有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省财政结合相关资金,对新工科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育、实训基地建设等给予重点保障。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山东省企业家培育中心培养锻炼、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实践学习。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3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商务喇叭版权声明:以上内容均转发自互联网,信息形式为公开信息、不含涉密信息、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关于印发《河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有关规则指导意见》的通知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